高中訓育輔導之我見

前 言

高中生正值十六、七歲,逐漸邁向成熟的年齡;他們渴望獨立自主,喜歡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;他們熱切期盼別人-尤其是同儕-的認同與讚許,發現他們正逐漸建構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想價值體系-言毋寧是值得讚許的。因為他們真的很用心地在學習、在生活、在思考!試圖探索出真正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價值判斷與人生哲學!

在課堂上,我們或為求知、或為升學、或為就業,可以吸收到各門知識、各類技能。當然,老師的人格典範、朝夕春風,發揮了無與比的化功能。然而,不可忽略的是:同儕間的互動,亦影響了青年學子的生活,乃至一生!

在青年同儕間,自有其一套行為模式,謂之「次文化」。次文化使得年輕人得以獲得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歸屬感、認同感、自我價值感等,對青年人的情緒穩定、人格成長,自有其正面的功能。然而,值得警惕的是:年輕孩子畢竟未臻成熟圓融之境;常常在堅強自立的外表下,卻包藏了太多似是而非,自以為是的論點;待人處事中,有著太多的自我與功利-而言些,社會大染缸錯誤的示範固不容辭其咎,學校同儕間不良的互動影響亦有助長之過。

因此,我們必須反省思考:在青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,學校教育除了教學外,還可以讓他們經驗些什麼,才能建立更正確的思想體系與價值判斷!

  • 善用價值澄清法

    提供道德兩難情境,經由討論、辯解、質疑、溝通、說明等過程,釐清事情的真相,作最合理的判斷。

    依據美學者郭耳保的理論:人們道德認知發展約分為六個階段:(一)懲罰與服從導向、(二)功利相對性導向、(三)人際和諧或乖男巧女導向、(四)法律與秩序導向、(五)民約法理導向、(六)普效性道德原則導向。一般而言,高中生應該已經進入了第四階段,學生面對問題會以是否合乎法紀,是否維護了團體的秩序作為行事的依據。

    然而,不幸的是:隨著社會風氣的敗壞,少數青年的人生觀充滿了個人主義、功利主義與享樂主義;其判事析理仍停留在前三階段;更值得警惕的是:此少數一、二人若居領導地位,在不良的示範與互動影響下,很可能誤導了整個團體的方向。即以我們參加慶典活動而言,我們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聲音:「學校為什麼不徵求我們同意?」「這些活動剝奪了我們的自由」等。這些聲音雖小、雖少,卻極具殺傷力,足以腐蝕團體的意志與紀律。我們不妨設定幾個問題:1.如果國家的重大慶典,全國人民都各自渡假去了,沒有任何的集結聚會,您想,會是什麼景象?2.究竟學生在校求學,能享有些什麼自由與權?3.教育活動是否要徵「每一個學生」的同意?4.聯課活動算不算教育的領域?它可能具有那些功能?5.國家、社會、團體進步的原動力是什麼?此種討論教學法,目的在提升學生進入更深一層的道德認知階段,隨時隨地都可進行。

    曾經有班長在班聯會中提「垃圾袋」發的太少了。這裡出現了幾個論題:1.垃圾袋即塑膠袋,塑膠製品帶經了人類生存的環境什麼難題?2.什麼原因使得學生在學校製造了大量的垃圾?3.針對這個問題,我們可以從那些途徑來解決?是發更多的塑膠袋?是減少垃圾的的來?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?4.對整個生態環境,我們有些什麼責任?事實上,以高中生的判斷能力言,在適當的討論,辯析後,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。

  • 加強學生的自治組織

    發揮其積極正面的功能。每個班級是一個自治小團體,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,受其影響極大。學生在這裡學會分工合作、公平與正義,進而從他律走向自律。班會是班級的自治組織,會員選出自治幹部,並透過生活公約(或彼此約定俗成的規範)健全地運作。這是民主的縮影,是學生步入社會前重要的一項課程。只可惜,學生從小到大,已經習慣於被動地思考,和偏重知識的灌輸;對於主權屬於自己的班級自治組織,表現的不是冷漠,便是扭曲。冷漠的是對班務不聞不問,遇到問題不理不睬;扭曲的是只知管別人,不知治自己,誠令人浩歎!

    其實,班級中每一個人都是豐富的寶藏,其內在的潛能在適當的引導下,能源源釋出,造就傑出的團體效能。優良的班風、屢創的佳績,即是成功的例證。總之,使班級自治自律,不外乎合情、合理、合法三點:1.培養溫暖誠信的班級氣氛,每個人彼此以誠相處、相互關懷。這是以「情」為基石的大家庭。2.建立民主理性的規範:在開放的情境中,團體成員透過討論、調查、腦力激盪等,嘗試建立規約或解決問題。其間的過程,是一次又一次的民主學習的經驗。這是合乎「理」的組織。3.成為重校規、守法紀的實踐團體。自法規約必須實踐才算落實;有獎有懲、賞罰分明,才能振綱紀、維校風。這是以「法」為最終目標的自治團體。

  • 推動社團組織並有效運作

    社團是集一 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而組成的團體。其最大的特色是:這個組織的動力完全來自成員內發的、自動的需求;也因此,其教育功能絕不亞於正式課程。社團的功能至少有下列幾點:1.讓成員經驗「領導」與「被領導」;學習「作決定」與「執行決定」。社團組織一如自治團體,幹部領導成員決定組織的目標、運作的方式、內部的規範、指導的師資等。2.拓展學生正課以外的學習領域。社團活動時間皆在課餘,其內容含學藝性、康樂性、體能性等,各有其正面的功能,此可謂非正式課程。3.引導正確的休閒方式,發洩多餘的精力,滿足交友結伴的欲望。4.建立班級以外的歸屬領域,實現自我興趣與特長,從中獲得成就感、安全感。不過,由於學校資、設備有限,或志趣特長未必相合,許多學生自比為「海燕社」,不參加任何一個社團;只要能善於安排自我,倒也無可厚非。只是,青年人精力充沛、好奇心旺盛,若能在社團中學習、歷練,不是更好?

    社團既屬非正式課程,其運作自然涵括了學習者、課程內容、教學方式、資源、場地、設施及評鑑與回饋等。從教育的角度來看,社團成功與否,實在是一個嚴肅的課題。即以潛在程的觀點而論,顯然有幾點值得注意:1.是否有組織、有計畫、有進度?社員是否能不姑息自己?2.除了學長制外,是否有人指導?指導者除具專才外,是否亦「人師」的風範?3.場地設備是否盡心維護?帳目是否清楚?4.是否排斥其他社團?5.是否藉社團之名、行投機取巧之實?6.是否反而影響了正課的學習?...等;如果不善加監督輔導,很可能在社團內部產生了錯誤的學習經驗!(雖然有些是無意的、非計畫性的!)

結 語
本文從導德價值教育、自治組織、社團運作等三方面,說明高中階段值得注意的幾個教育層面。其中要強調的是:同儕間的互動,足以影響其教育結果是正、抑負!當然,若論道德教育、團體動力等問題,其範疇絕不僅本文所論及者。野人獻曝,尚祈方家指正!唯所求者,謹願領導幹部、社團負責人及同學們閱後有所得,則於願足矣!